2020年10月21日 星期三

第3.5代試管嬰兒技術與胚胎縮時攝影術(一)

TFC 臺北婦產科 生殖中心 副院長 何彥秉醫師

打算採用人工生殖科技試管嬰兒來協助自己趕快懷孕的準媽媽們,也許聽過所謂第3.5代試管嬰兒的技術,但究竟什麼是第3.5代試管嬰兒技術呢?似乎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與答案。其實所謂試管嬰兒第幾代的問題,並不是一個科學上與醫學上的分類,而是從中國大陸病患間傳來的,一種方便瞭解各種在試管嬰兒技術上的附加療法,依據各種技術的開發時間,約定成俗的一種說法。


先從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說起:


如上圖左側,第「一」代試管嬰兒技術正式名稱為「體外受精」,顧名思義,將精子卵子取出後,放在培養皿中讓精子自行穿入卵子受精,經過幾天培養等受精卵成為胚胎,再置入子宮內讓胚胎在子宮內膜附著與成長,達到助孕目的。因為是最根本的技術,自然稱為第一代。


那第「二」代試管嬰兒技術又是什麼? 第二代試管嬰兒技術加上的元素是「精子顯微注射」,如上圖右,在某些精子數量太少或精卵無法自行結合的狀況下,「精子顯微注射」可以確保穩定的受精卵比例與數量,幫助了許多不孕症夫妻順利懷孕。


「精子顯微注射」的技術需要胚胎師高度的技巧,在毛細玻璃針中,抓入一隻活動力強的精子,再不偏不倚地將精子頭部注射到卵子中間。如果沒操作好有可能整顆卵都爆掉,無法存活,所以能執行這項技術的胚胎師都是有相當的年資才能具備資格。大陸有許多生殖中心的「精子顯微注射」技術不到位,受精率低或是胚胎發展不好,因此也不鼓勵「精子顯微注射」,造成有些該做的沒得做,形成物稀為貴的景像。


第「三」代試管嬰兒技術,指的是「胚胎切片技術」,它的技術層次更高,和「精子顯微注射」一樣是屬於顯微操作技術(micromanipulation)的範疇,做法如下圖:





這是一張第三天八細胞胚胎進行「胚胎切片技術」的情形。可以看到使用玻璃切片針將受精卵卵殼打開一個小洞,再以切片針將其中一個細胞吸取出來的樣子。由於細胞間彼此有附著力,要將細胞取出並不容易,還要以特殊的培養液處理後,讓細胞間的黏度下降才有辦法進行,但是又怕胚胎受傷,所以現在多半以第五天的胚胎切片為主。




上圖是第五天以後的胚胎,我們稱之為囊胚,顧名思義,此胚胎的特徵有一個中央空腔,胚胎細胞分部在卵殼內側,這些細胞未來會發展成為胎盤,有一處細胞會形成細胞團,我們稱之為內細胞團塊的組織,將來會發育成胎兒本體。切片時與第三天胚胎切片相同,玻璃切片針將受精卵卵殼打開一個小洞,再以切片針將其中4-5個細胞吸取出來,要避開內細胞團塊以免傷害。這種切片比較安全,所以大部份的「胚胎切片技術」都是第五天的切片。

您或許要問,為什麼要做切片呢?

好,我們等下集再分析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